2022-02-14
东北的节日习俗有哪些
1、圣水节习俗:
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发源于“神鹿示水”的民间故事,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,是我国北方各族儿女的狂欢节,也是东北三省最大民俗节日,体现了多民族习俗和多元文化的融合。
2、冬储菜习俗:
【资料图】
每年10月都是东北秋菜采购的旺季,北方群众往往在这个时候购买大量的白菜和萝卜等,加工或直接储存,以备冬天全家人吃菜的需要。随着时代变迁,如今储存秋菜的民间习俗逐渐被科技改变。
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,民俗学家曹保明说,这种习俗来自东北的地域文化,因为漫长的冬季大雪纷飞,东北人就需要把粮食和青菜储藏起来,这就是最早习俗的起源。
扩展资料:
事实上,东北冬储菜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。在东北个别农家,依然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挖出长方形的菜窖,把干燥后的白菜、带着泥土的萝卜一个个放进去,再封口加盖毡布。整个冬天每隔几天就要翻动、检查一下,以备整个冬天食用,甚至吃到第二年的春季播种时节。
随着技术的进步,如今东北地区大多数乡镇都设立了窖储菜基地,大多基地已经改变以往地窖储菜的方式,改为冷库储存蔬菜和水果,而且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资金。“政府采取了广泛的现代化储存青菜的办法,使得这种民间储存秋菜习俗得到了最终的改变和结束。” 曹保明说。
人民网——东北冬储菜:民间习俗逐渐被科技改变
人民网——2014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6月1日开幕 为东北三省最大民俗节日
东北过年的风俗有包饺子、吃冻货、点长灯、压岁钱、不扫地等。
1、包饺子
北方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惯,在大年三十守岁的晚上,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。饺子皮和饺子馅要刚好用完,皮多了或者馅多了,都是有说道的。
2、吃冻货
冻货是东北的特产,虽然吃冻货这一习惯不是家家都有,但是吃完年夜饭后,把冻梨、冻柿子放在水里缓一会,化差不多了就可以吃了。
3、点长灯
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不能关灯的,要点长灯。而且在正月十五之前家里都要点着灯笼,老东北人说这意味着益寿延年、香火不断。
4、压岁钱
压岁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,压岁钱是我国过年的一个传统,是长辈对小辈的祝福和爱意。孩子想要得到压岁钱是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,到了现在几乎都把磕头这个环节给省略了。
5、不扫地
过去老东北人认为,新年是聚集一年好运的关键时刻,所以不能轻易的做打扫,怕把一年的好运气都扫出去的。所以初一初二是不扫地的,甭管地上造的多埋汰,都不扫。
标签:
- 精心推荐
X 关闭
X 关闭